首頁
服裝資訊
服裝品牌
服裝企業
產品
訂貨會
展會
專題
麗人網首頁 > 服裝新聞 > 國內新聞 > 正文
服裝行業2013年度盤點:百貨行業逆境轉型
網友分享:Kitty
2013-12-28 11:51來源于:網絡
分享:

市場環境的改變和多業態的競爭促使百貨業內刮起一場“轉型風暴”。

前不久,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對國內81家大中型零售企業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百貨行業銷售額同比增長僅為8.92%,利潤下降6.14%,而2006~2011年間,百貨行業銷售額增幅平均為16.5%。

伴隨著銷售業績下滑,全國各百貨商場均繼續了大幅度調整,撤店、升級改造成為百貨業發展中重要的關鍵詞。

6月16日,位于北京西單商圈的老牌商場“中友百貨”正式更名為“漢光百貨”,這不僅是一次更名,商場方面表示他們要通過更名實現轉型,徹底跳出同質化競爭。而近年來上海百貨業的發展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第一百貨淮海店、金葉商廈、錦麗華商廈、春天百貨等相繼關門歇業,同時,北京翠微百貨、華聯商廈等紛紛進行了品牌升級改造......

這一系列調整背后的毒瘤之一便是國內百貨商場面臨嚴重的同質化。據悉,銷售額排名前十的女裝品牌在國內六成以上的百貨商場中均可見身影,因此,百貨商場時常讓消費者有“千店一面”的感覺。各大百貨公司都意識到轉型的必要性,但是如何轉型,轉向何方,卻有著不同選擇。

方向1:巧避同質

設計師品牌成為當紅花旦

如果說百貨公司業績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同質化,那么引進更具時代性和創意性的品牌,也就不失為一個無需興師動眾又可以激發百貨商場活力的好方法。

統一的商場“標配”品牌在當下講究個性的消費者心中很難激起真正的共鳴,同時人們也已不再滿足于千篇一律的ZARA、H&M等快時尚品牌。由此,以設計師個人魅力帶動消費者追隨,并定制個人化服裝的“設計師品牌”紛紛出現在時尚百貨中。

而今,原來不少在藝術區或街邊才能見到的設計師品牌,不約而同地齊聚到了商場。本土設計師品牌逐漸嶄露頭角,例如藍色港灣引進的吉祥齋,東方新天地引進的東北虎,北京賽特購物中心引進的吉芬,新世界女子百貨引進的吉承、劉蘭玉等。這些品牌的自身定位與商場需求相吻合,甚至已經成為商場的中堅力量。

這種現象絕非偶然,天津某商場負責人曾向《紡織服裝周刊》記者透露,天津友誼新天地廣場、樂賓百貨、樂天百貨等商場中都有設計師品牌,比如歐柏蘭奴、天意等。其中歐柏蘭奴是深圳首批進商場的設計師品牌之一,據其介紹,像歐柏蘭奴這般設計獨特的品牌已經被本地市民所接受,商場內銷售勢頭良好,固定客戶群正逐漸壯大。

此外,蘇州泰華商城近期也進行了調整,引進了眾多中國內地和香港及日本的設計師品牌,如素然(ZUCZUG)、22October、LAMIA、RITSBLU等。據泰華商城董事長蘇海峰介紹:“在中國香港、日本,設計師品牌早已占據主導地位,而我們慢了不止一拍,如果說一線大牌代表的是奢華和經久不衰的經典,那么設計師品牌則寫滿了品位和個性。”

蘇海峰還表示,這一次樓層品牌調整將契合都市白領們對簡單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建立白領的時尚專屬地帶。

而大商新瑪特鄭州總店少淑女裝樓層經理楊曉霞也表示:“今年的品牌大調整,極具標志性的就是大量本土設計師品牌的引入和聚集,少淑裝樓層形成了一個具有鮮明個性的區域。”

其實國內一二線城市的百貨公司,今年或多或少都進行了品牌調整,其中不少百貨公司已經將本土設計師品牌納入引進名單,甚至專門為設計師品牌開辟專區。

當被問及大量引進設計師品牌會為商場帶來哪些優勢時,鄭曉霞表示:“設計師品牌有很高的時尚度和辨識度,經過長期積累,這個設計師品牌專區將會以口碑效應吸引來眾多具有獨特時尚審美的都市女性,這是差別化定位的有力體現。”

事實上,隨著消費者消費心理的成熟,設計師品牌將會贏得屬于自己的忠實客群,同時為其所在的百貨商場確立新的市場定位與形象。

方向2:他山之石

觀望買手制

隨著國際百貨集團逐漸進駐中國,買手制也悄悄試水國內市場。與中國百貨業情景類似,國際百貨業也曾遭遇低谷期,最終突圍的百貨公司中有很大一部分采取的就是買手制,這是否暗示著,中國百貨業也將迎來買手制這一全新的運作形式?

在撤離上海6年之后,曾因買手制風靡的連卡佛百貨重啟了內地版圖擴張計劃:從今年開始,其在上海、北京、成都連開三家全新的連鎖門店。無獨有偶,同樣以買手制馳名全球的巴黎老佛爺百貨公司再次扎根北京西單商圈。這一輪買手制百貨商場的進駐風波正值中國本土百貨業轉型之期,也為國內百貨業轉型帶來了新的考驗。

網絡 )
相關資訊
更多>>
資訊
  • 品牌
  • 企業
  • 資訊
  • 產品
  • 商機
  • 三天內
  • 一周內
  • 一個月
晚上睡不着看的正能量